不容忽视的医患沟通内容
时间:2015-06-09 10:18:05 [ 大 中 小 ] [ 打印 ] [ 关闭 ] [ 收藏 ]
在患者治疗康复的过程中,优质的医护工作固然是非常重要,但医患间良好的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。一个人患病以后,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都发生了变化,患者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对刺激的耐受能力都会下降,情绪会不稳定,对言语的刺激也会变得更为敏感。如果医务人员在日常与患者的交谈中,能掌握好说话技巧,把握好谈话内容,将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不良的言语内容会产生消极刺激,导致疾病,影响患者病情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。像一些直接刺激性的言语、将暗示疗法直接表露出来、在不恰当时机将严重预后告诉患者本人、医护间工作不够协调等都可能使患者胡乱猜想,将自己的病情“对号入座”, 从而产生消极后果。曾看到有些电视剧里的医生会告诉患者:“你患上了绝症,没有什么办法治疗了,幸运的话还能活个半年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。”这类有意无意的消极性言语,对于患者原本就因疾病痛苦而产生的不良情绪而言更是“雪上加霜”。我们在学习中也曾分享过一个案例:有一位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,突然某天晚上感觉不适,便立刻呼叫值班医生。但值班医生当时正在处理另一个危重病人,所以耽搁了两分钟才去看这位老年患者。老年患者为此表示不满,但值班医生没有妥善处理,还和患者发生了争吵。后来这位老年患者越想越气,血压暴涨,发生了脑溢血,加重了病情。这些都是沟通不当对患者产生的消极影响。
反之,良好的言语也可以起到治病的作用,如多说安慰性、鼓励性和劝说性言语,可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应激。如对晚期肿瘤患者可以多安慰他们“病情还可以,要配合治疗,会慢慢好起来的”;对一些牵挂家庭的病人要安慰他们“不要担心家里,来到医院就要好好养病,家人会照顾好自己的”,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,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。像一些重病患者在医务人员和家属的鼓励下,战胜疾病的例子也有不少。
事实证明,良好的语言内容在医患沟通中具有重要作用。医护人员的语言表达水平不仅能够体现出自身的整体素质,而且关系到患者的诊断、治疗、护理的质量,可以帮助其处在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,提高治疗效果,促进康复。因此我们要重视沟通能力的提高,正确把握医患交谈的内容,掌握准确的交谈技巧,以此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。
上一篇:最后的情书 下一篇:为健康体检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