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服务保障 > 残疾军人 » 正文

以康复治疗守护最可爱的人

时间:2021-01-21 14:23:58 [ ] [ 打印 ] [ 关闭 ] [ 收藏 ]

学生时代,有一篇通讯让人读了潸然泪下,心生崇敬,那就是魏巍的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。

“我在这里吃雪,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。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,泡上一壶茶,守住个小火炉子,想吃点什么,就做点什么……”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,就是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。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流血流汗,因而身上留下了终生伤残,所以更应该得到最好的照顾。非常荣幸,我能够作为康复医生在江苏省荣军医院工作,为这些最可爱的人服务。

我院收治的残疾军人遭受的主要为脊髓损伤、断肢以及精神创伤,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功能障碍,导致部分生活和工作能力永久丧失,生活质量较正常人明显下降,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。因此,如何应对他们的肢体功能障碍,是我们开展医疗工作的核心。而康复医学以及与康复医学相关的科技,便是最契合残疾军人需求的医疗手段。虽然我国的康复医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迅速发展,但在服务残疾军人的历史里,几乎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批荣军医院建立时,便已经开始有康复医学的雏形。

服务残疾军人的医疗模式经历了“休养——休养结合护理——休养、护理、康复、临床紧密结合”的过程。产生这样医疗模式变化的原因,一方面是由于医学的不断发展,更重要的是我国对残疾军人不惜成本、无微不至的重视和爱护,让原本预后不甚乐观的休养员的寿命大幅延长,同时给予他们更全面、个体化以及科学的治疗、康复及护理。

举例来说,我接触过一名在20岁服役期间被查出患有脊髓肿瘤的残疾军人,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,给出的预后判断是十年左右。然而,在我院的精心治疗、护理和照顾下,这名休养员如今已经60多岁了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,这位残疾军人曾因脊髓损伤和体质的原因,反复出现大面积难治性压疮。即便是医生护士齐上阵,完成一次清创换药也要接近一个小时,还要确保有新鲜的肉芽组织形成。然而,在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成功帮助他的压疮愈合,且因为康复技术的应用,他虽然四肢瘫痪,却未遭受深静脉血栓、肌肉强直以及关节挛缩的痛苦。

很多残疾军人因为身体受过严重的创伤,疼痛和心理障碍是他们常会遇到的困扰。在过去康复治疗技术不发达的时期,受疼痛困扰的休养员容易产生对止痛药物的依赖和消沉情绪。而近年来,疼痛康复及骨关节康复技术的应用,对治疗其中一些休养员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。虽然还在使用止痛药物,但是其用量和频次都较之前有下降,有效帮助其减轻对止痛药的依赖,同时情绪也得到明显改善。休养员心情好了,我们医护人员也备受鼓舞,有同事有感而作《你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心愿》,其中朴实的感情亦让人动容。“休养员是我们的服务对象,也是我们的家人。我们的责任不仅是要让他们的身体健健康康,更要让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开开心心,能看到他们的脸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。”

是啊!过去是你们这些最可爱的人拼死守护我们,守护这个国家,国家不会忘记你们,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。现在是你们最需要守护的时候,就让我们带着专业,带着敬意,默默守护你们的幸福安康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