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健康园地 > 健康园地 » 正文

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和干预措施

时间:2015-07-10 08:12:22 [ ] [ 打印 ] [ 关闭 ] [ 收藏 ]

药物依从性,就是指病人接受、同意并正确地执行治疗方案,按医生的规定进行治疗,与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,包括准确的服药时间、剂量和复诊时间,以及遵守个别药物的饮食限制等。病人依从性的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用药的安全、疗效以及病人健康的恢复情况。但目前病人不依从用药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,患者产生用药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:

一是医师、药师与病人沟通不够,缺乏用药指导。如: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,使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;药师在调配处方时未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,使病人不能按正确的方法服用药物,甚至出现如把外用药内服的现象,这类情况在老年患者中较多见。

二是疾病本身原因。一些慢性病如肾病综合征、癫痫、抑郁症等,需要长期用药治疗,少数患者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坚持或不按时用药,从而使病情反复加重。

三是用药方案过于复杂。不依从性大小与用药方案的复杂性有直接关系:有的患者患有多种疾病,还有的患者因多科就诊,用药方案不一,治疗药物品种多,服药时间、次数多且复杂,使其在用药过程中难以准确遵循医嘱,不自觉地出现不依从。

四是药物不良反应。药物的副作用是患者产生不依从性的重要原因之一,如病人难以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而造成停药,特别是恶心、呕吐等消化道常见的不良反应。因此,药物不良反应愈明显,患者的不依从性愈突出。

五是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。有的病人会出现对药物治疗期望过高,多方面就医,甚至盲目听信同类患者的用药意见、盲目听从不规范的药品广告宣传误导、自购药品自服等行为,轻则影响治疗,重则出现不良反应,造成严重后果。

六是患者缺乏必要的医药知识。药品有着自身特定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,因此使用量及使用频次不一,有些患者擅自加大或减少用量,擅自更改用药频次,导致严重的后果。

要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,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目的,对于医药卫生工作者来说,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:

第一,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度的责任心。医生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,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发生、发展及治疗的意义,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知,同时建立对医生的信任和对治疗疾病的信心。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,本着对患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,做到因病施治,合理用药。加强对药物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监测,根据药物疗程及时调整用药,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,提高用药依从性。

第二,加强用药指导。药师应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,耐心讲解药物的信息,让患者对药物有全面的了解,同时告知患者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、用药注意事项及有效期等,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,消除患者的用药疑虑,确保用药安全,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。

第三,简化治疗方案。一方面从药物品种入手,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多方考虑,选择最简洁有效的治疗方案;另一方面尽量选择用药次数少的药物,这样会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。

第四,完善随访工作,加强用药督导。把用药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,可通过发放用药宣传材料、电话咨询以及在住院过程中持续不断的用药指导,让患者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,不被广告药、特效药、高价药所迷,增强就医信心,提高用药依从性。

第五,加强对特殊患者用药的监督。帮助患者把用药时间与日常活动联系起来,例如饭中或饭后服用、睡前服用等等,也可以用闹铃定时的方式提醒老年人按时服药,让患者的用药成为一种习惯,不易遗忘,提高治疗质量。

第六,对于特殊患者群体,例如精神病、老年痴呆症等,可以让家庭及监护人积极参与进来,给予系统地指导与支持。

    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,不依从用药产生的后果和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,提高依从性的关键是预防不依从行为的发生,在此过程中药物研制部门、制药企业、以及医药工作者都责无旁贷。对于我们药师团队来说,必须树立“以病人为中心”的理念,变被动发药为主动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中去,通过药物咨询、用药指导、药学信息服务、设计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等相关服务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,达到治疗的最大目标期望值。